修道淺繹

本文二

第五章

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

九十二年五月九日 癸未年四月初九日

驪山老母 降

詩曰:心暉清澈苦含心。除敝掃霾瑞氣臨。遙看前程行道遠。修成滋味吾先吟。

第五篇 見性

驪山老母:心暉主清靈,靈清則事明。清澈靈心道觀明,含砂物語別用心。欲少自心剛,欲多物填心,清除自律修心來,莫傷大體害自殘。眾悟心經深體會,塵色填膺無真才。望諸生詳加鑽研!

劉生:叩拜恩師聖安!今聞恩師以「見性」作題綱,詳述不已,若諸修子不明處,請恩師再詳加解說啊!

驪山老母:明心與見性,其無形無相,其所內涵之境是諸修子自身之體悟。明白事物端倪,不疑不惑,循其事物的法理,衍成真實相也!定之於外,事理主張明確,而非模糊不清,其事定而循一定模式則生「性」之分別。個別有以自然反應謂「性」,群體則以共同現象謂之為「性」。本分大宗小別,但皆由心起性,隨人蘊含而定。但「性」之別,由各別薰習而形成是為實說,依他起性方是真相。以法要論之,覺受即是心性始,運作於外是其終。

劉生:其性內涵是如此深奧,徒兒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!

驪山老母:你再不用心就真是無頭無腦的金剛了!

劉生:恩師,「性」之始於心,而心之終於性,是嗎?

驪山老母:凡諸眾於踏地氣開始,就有了分辨之心,如若三歲孩童,肚子餓了會哭鬧,身體有所不適亦同,而其感受相當強烈,須有人理會方能終了其「心」作用,而感受即是「性」之運作依據!是故如眾修子之心若明確事理而正當回應,應是「性」之作用完成!若心不明,則「性」之發用則如飛絮般無從而定,是無所依止啊!

劉生:恩師!其「性」作為不是因個人而異嗎?

驪山老母:非!亦非然!以個人修為而論,若修為功不盡落實,其所見性亦飄浮不定,故修行之功從當下做起才能落實啊!可,今夜就此停筆,吾回。

劉生:叩送恩師!

回本頁頁首

九十二年五月十六日 癸未年四月十六日

驪山老母 降

詩曰:行正當來道不離。邪徑歪理避舒遲。誑言妄語因成惡。見性明心化即時。

第六篇 見性

驪山老母:見性明時智慧真,因緣聚會正因扶,心直無非行自然,是以風吹動幡旗。諸生身心行一致,無此定程難真知,洞悉曲直得意境,是善是惡自分明,養性累功踏鄉楚,馨香美德世人知。

劉生:叩拜恩師聖安!又一鸞期相會,能見恩師心中直喜!恩師您辛苦了!恩師今再述「見性」之二嗎?

驪山老母:然!徒兒你就別多禮了,書成才是眾生之喜啊!徒兒你要再加把勁啊!

劉生:是的!恩師教訓極是!徒兒定再加油努力鑽研聖理。

驪山老母:甚好!見汝精進,吾心自喜!可就「見性」之義再述。

心是靈體主宰,而諸凡意念連絡,必經心之器,濾而後得而行,因此心是身體作用中樞,故心之觀成,定事之是與非;而心之念定,然後其屬性之善與惡便此分明。故心之性起是境景之關,是自心之加鑄;而心起意動,心向即見分明,有一說是累世所積而今成。另一說是觀察自心之成,自然於當下見其性,是本然說也!本然說之意,以初生稚子無染之境,其心器所成,自然見其性之天然是也!

劉生:恩師!心與性有如此大的牽連,難怪有人說「見性則見其心」啊!

驪山老母:世間諸眾於世,乃累世之功方成人身,而以人身再成就聖賢者則是大有益!此身是一小環宇,其形若天宇之行,以此觀人身心之成,若出現於所居閻浮堤,則是累世造因,而後緣生故,若此地生變,何處能得生存呢?因而其所牽引運行,是以此心為中心,而以自性為其作用。故自性之成,以其所得「善慧」之境而可成就美德。由於天然之境不污不穢,故其性境天然便是天然佛國!

劉生:叩謝恩師再次明示,徒兒尤如茅塞頓開。

驪山老母:心性之用非但如此啊!更須待諸生用功。可,就此停筆,吾回。

劉生:叩送恩師。

回本頁頁首

九十二年五月三十日 癸未年四月三十日

驪山老母  降

詩曰:性淨圓明本自然。痴迷妄欲擾心偏。牽纏自縛輪迴苦。入世重修返最前。

第七篇 自性

劉生:叩拜老母!弟子未能如期著書,只因被凡事所縳,以致無法脫身,差了一期,祈望老母見諒!

驪山老母:徒兒勿自責!凡業事制,無法給予方便,吾自知。望徒兒往後加把勁,繼續完成聖典才是!

劉生:叩謝老母不予責罰!徒兒自當努力,方不負老母聖意!

驪山老母:好說!再說下去即成離題,進入主題才是!徒兒就你所知「自性」作見解如何?

劉生:是的!徒兒就以淺知向老母稟之。「自」知為自然之足也!而「性」由己身出。其無始之起,是清潔無雜染的,就如白紙般無污,但入於世,其質如水而隨形變化,處於髒亂處即受其染,不知不覺中身陷污垢而不自知,是受環境所導,故「自性」是隨波逐流的。

驪山老母:自性本圓明,非隨波而盪,是自有其不變原質,而終能展現其清明本性。自性如水般潔淨,是世上事物無所比擬者。但世人被環境所染而迷失了原有潔淨之貌,此一不淨加上欲望擾動使心起伏,偏執成妄,導致性有所改變。故自性於上天造就於人時即是清明潔淨,入於心體即能使之光輝顯耀。但諸子受於此,卻不懂得加以修練運用,使之越顯清明。

劉生:恩師,上蒼何以賦於人清明自性而又亂於環境中,使之污穢呢?

驪山老母:世眾諸子各領天命而降,但長久時日俗世生活,使之遺忘了本身應行天命,而終其一生渾渾噩噩,虛度光陰,致使在輪迴路上不斷的翻滾,吾等見之是何等不忍啊!諸眾之性亦如吾等般自主圓明,只因諸眾為凡塵境色所迷擾,使塵垢一層未除又蒙上一層,層層疊疊後便成暗淡迷昧而不知自我,因此是源於諸眾心有所迷而無法自淨所致。

劉生:恩師,今如何除去自性上塵埃?

驪山老母:諸眾迷世已久,諸多修子領命而來卻不自知,如今修練之要,以去妄為第一要務,方能漸入正途,爾後方能逐漸清明自性!可,就此停筆,吾回。

劉生:叩送恩師!

回本頁頁首

九十二年六月六日 癸未年五月七日

驪山老母  降

詩曰:披星載月到鸞堂。扶筆揮砂斷續常。聖地鐘聲鳴自性。何期道子應然光。

第八篇 自性 

驪山老母:世懷諸情,動之欲然,用之唯欲,則縱情難保無過,故情欲之始應慎而治。雖然世間有情令人延續不少美悲之事,然而此亦是諸眾自迷。為何如此說?凡是曉了聖賢者心境,雖然同是有情眾生,但是面對諸境亦是能平淡處之,而非高峰險谷般倏地起伏,此為平心靜氣修練!

劉生:叩見老母,您辛苦了!萬劫之數,不知其始,您誨不倦,教不厭,只因教化眾迷,恩澤宏偉!

驪山老母:賢生!你就別奉承了!就今著書之要旨,提出問題來吧!

劉生:是的!世人因有情方維繫忠、孝、仁、愛、信、義、和、平等八德,何以有情反成諸眾自迷,難成聖賢呢?

驪山老母:世俗諸事圓融之成因尤其是因有愛方能使之美,但此一愛非僅如世俗所思及男女、親情等狹隘的愛,而是予樂拔苦,助益無邊大慈大愛。故而此一有情之謂亦是如此,是對世人無私奉獻內涵,是面對蒼穹至誠表現,故必將成其大也!故俗世諸眾常偏離宏觀正解,卻以隙縫小見論之。是如自性本來清淨,無私無偽,是偏執再加妄想使清淨難以再現。凡眾情欲業性剛強,固受諸魔有機可乘而以諸色誘之,終而日逾沉淪;且佛性漸減,魔性漸增,終成一無明深重之體,若至於斯,則希聖希賢難也!此一現象,個業自身如是,共業社會亦同,因而固守自性之真,為修子真功德!可,就此停,吾回。

劉生:叩送恩師!

回本頁頁首

回修之障目錄

上一頁
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