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覺修圓

第十二章 佛心、千心、魔障心

壬午年五月初一日

濟公活佛  降

詩曰:蓮荷葉綠半花紅。萬端初因是一同。費盡心思窮理事。何時蓮我早相逢。

第十二章 佛心、千心、魔障心-

濟佛:然東宜色盡是青,冬末春顯翠綠行,佛心慈悲形萬顯,眾生千心顧自行,勸化靈真費心思,魔障心生萬叢荊,佛心受俎餘萬仞,泣餘淚乾亦真情。

劉生:師父聖安!今為本書之末章,徒兒心生歡喜,可完旨了!

濟佛:然也!今之章程亦是最艱深,徒兒不可大意啊!各天先聖仙賢亦是萬分之祝福本書進入最後階段,徒兒打起精神。

劉生:是的!師父您今天題綱好奇怪?又佛心、又千心、又魔障心,難以組合而成呢?

濟佛:愚徒啊!本章所述是上蒼諸聖仙佛教化世人之感,而人心本是可謂之佛心,且其三心同居一體,不也是奇哉!

劉生:是啊!諸聖仙佛曾云人之心為成佛之根器,求佛學道不外求,只求內心真性佛啊!

濟佛:然也!諸生是未來佛,在此之前是前世佛,於今修行是現在佛,不是非一般所云什麼都不是也!故諸生應自我珍重,勿自暴自棄也!

劉生:師父!佛心之根本是何呢?

濟佛:世事常擾,諸般不順,而心性不定,常隨波盪漾未能自主,猶如無根之浮萍隨之飄也!而本性若須常借外力才能肯定自我,則其心智未齊也,心性之求以本性之潔淨使然,而本受萬染之性更應洗滌使之清淨,是故求佛先求自性也。

劉生:師父!那千心又何解呢?

濟佛:於今之世,世人總是趨炎附勢而未以真性表態自我,形萬端,從萬事,總以成者為先決,其心境之變,由一而十,再百而千,豈非千心也!可,就此停筆,吾回。

劉生:叩送恩師!

回本章目錄

壬午年五月初八日

濟公活佛  降

詩曰:性起菩提菩薩情。慈悲常伴佛心生。眾生應化千心變。入道為常魔障更。

第十二章 佛心、千心、魔障心-

濟佛:端節將過,此景以春暖夏炎存界,而端節之來,隨氣候的變,將猶若滿隘之橫洩,故各病延傳,而各人之性亦如溢橫之災,不可不慎啊!

劉生:拜見恩師聖安!

濟佛:徒兒免禮!著書要緊,徒兒啊!你就以修心之得分享大家吧!

劉生:師父啊!您難倒徒兒了!徒兒性情剛烈,脾氣又不好,怎敢談修心之得呢?

濟佛:實也!你之暴烈之性要改。

劉生:徒兒四十年隨著業身而來之性,如何改呀!

濟佛:凡事只怕有心人,誰說不得其改,只是你魔障心作祟罷了!

劉生:是的!師父教訓的是!那要由何著手呢?

濟佛:修身養心之道在於靜隨境之轉而入淨,萬空之境無欲無嗔,而事空隨入虛空於無無之境而得真心也,徒兒知曉否?

劉生:徒兒知道!但其境界之深,徒兒恐難成啊!

濟佛:魔障心是業身者皆有之,而修練之得是除去魔障心,修入而得真我,是真我者皆佛也,凡不得修練成真我者,其業亦隨境轉,輪替更深於下一業身也,徒兒你知否?

劉生:師父您不是有說過,眾生皆現在佛嗎?那還要修那麼多幹什麼?

濟佛:愚痴之徒得聖門不得其道,本業深於身,而業之還清否?若是本業深則應行之速,而非空吃等死啊!本業之深,深不見底,若十世、若二十世比比皆是;不除本業,不淨惡靈,難得其安,爾知否?

劉生:是的!師父啊!徒兒不敢造次,請師父原諒徒兒之不是!

濟佛:然也!誰能無錯,知錯能改,善莫大焉!眾生皆是有情業身,難脫情債,而欲脫此債者,進入修行之路已算了脫了大半。眾生本性之深植,影響其對世事之判覺,而更使其態度之相應有所不同,故修達至真心性者能以不變而應萬變,皆能安然自在也!可,就此停筆,吾回。

劉生:叩送恩師!

回本章目錄

壬午年五月十五日

濟公活佛  降

詩曰:燥性春風不光臨。平心靜氣定工深。紛爭口舌肝火性。毀盡全般功德林。

第十二章 佛心、千心、魔障心-

濟佛:世態炎涼若無情風暴,而修者若本性隨天氣與季節變化而動肝火,此舉將損及其肝、心、脾,而未加收歛者其心臟、血管疾病便隨之而來。古聖先賢有云:「於火炎般之景,我沁涼自若也,為風雷雨霜之窘,亦自若如也。」凡境之士曉以其義,深透其理,成先知聖覺也!

劉生:叩見恩師聖安!徒兒於今之世想成就一先聖覺士,但萬種之因牽絆於側,使得徒兒不得不低頭。

濟佛:萬般磨練皆是考,考心、考志、考定力,如有一失全盤皆墨。而徒兒生生世世輪迴數十世,其中大過、小過不知凡舉,而落此回應業而討本是天經地義,若不經此以業磨志之過程何得其光?而世間眾生於世皆為還業而生,少有帶天命者,若有亦應知凡諸神道乃是以後天努力所成,若不努力就想以此而渡盡累生所築之業而成道,難也!

劉生:師父!弟子知錯,弟子之心意,師父全盤了然,只是要如何以少許之力達聖覺呢?

濟佛:愚徒啊!愚徒!心力之用可由小至大,如天生萬物皆有其用,不論是一株微不起眼之草亦有其殊勝之功。人起於平凡之境,其微小若草,但若心趣向佛道,終能入於覺境,此乃人心之大用,故不可小覷心力;反之,若心向不一,必受欲念牽引,而終將一厥難振也!須知,修至全功者必從滴點匯聚而成,其累世數以千萬計得之,以此漫長歲月而論,每一世皆不可中斷也!故持之以恆,不怕堅辛者方能成之,爾知否?

劉生:是的!師父,那佛心之慈憫,不是成就千千萬萬之眾生嗎?

濟佛:上蒼慈悲,不忍親自所栽培之天下蒼生受到浩劫,故於劫難前常警告天下蒼生,但是能覺者少也!此不可說上蒼之不憫,其已為眾生所造之業障不知擔待了多少?徒兒啊!今日世態如此淒炎,其境所生之劫不知好幾啊!

劉生:師父!如何使世人都能有慈憫關懷他人之心呢?

濟佛:川流不息,其所以能有不息之能量,是由涓滴依勢而成,故能流動不停。爾之心境若能以涓滴之勁推向同修,而匯聚此能量向外擴張,此舉與佛境不遠也!徒兒努力,可,就此停筆,吾回。

劉生:叩送恩師。

回本章目錄  

九十一年七月二日.壬午年五月廿二日

濟公活佛  降

詩曰:臻末書還盡杏香。躊躇未罄志康莊。勤修煆起靜心豆。終識洪文化一方。

第十二章 千心、佛心、魔障心-

濟佛: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世間多品嚐,聞盡甘苦酸,茫然時事地,方驚駑鈍慌,頓愕悟理趣,才倍化一方。今著書了後,賢生們努力精進,勿一曝十寒,更應加用心於靈體自我清醒,勿再混沌!

劉生:叩見恩師聖安!此篇為本書之末,不知何時才能再與恩師共襄盛舉呢?

濟佛:世事之變須臾多端,而世態形駭亦不可測之,以一顆真誠之心,世道自扶也。

劉生:恩師啊!以今之論,世態之變非常不易知曉,而徒兒本身又無法器可護身,懇求恩師能賜法器保身否?

濟佛:呔!心乃萬法之本,不論時態變遷如何,應以安貧樂道之心處之,如此即凡是不順之境皆如柳暗花明般通行無阻也,何需法器呢?

劉生:是啊!只是徒兒修行不足,如何應付未來發生的巨變呢?乞求恩師能賜啊!

濟佛:徒兒啊!徒兒,為師知道汝之辛勞,在平時就有護法於旁,而更有玉旨保佑,汝不須再強求法器,不是為師不仁,而是怕法器與你而無法馴服,而傷及汝身。

劉生:是的!感謝恩師為弟子著想,只是徒兒一心想獲寶物啊!

濟佛:真是人心不足如蛇吞象,不知足也!汝本身身強體壯,疾病不侵,而無衣食貧困之擾,是上蒼給汝最好之寶啊!汝不要再不知足了!

劉生:是的!師父,師父教訓得是!弟子知錯!

濟佛:汝知魔障心衍,而總是在比較,以汝之心若長期住於此,魔考必來啊!屆時可要大考一番!

劉生:是的!弟子銘記在心,師父那本篇將完結,何時能與師父再聚啊!

濟佛:時時心唸佛,佛湧在心頭,這不就是相聚了嗎?

劉生:師父!弟子之意非此也,只是想知何時能與師父再著聖書。

濟佛:賢生只要有心,相信不久師徒倆必可再締結聖緣,好!就完結此最後篇幅。

佛性圓滿之究竟境界起於慈悲好善之心,而眾生於生身之時,如佛心般潔淨無瑕,塵埃一絲不染,其性真善美,此一狀態可比擬佛界諸聖。但受於塵俗之染,清明心性開始變異,在不知不覺中染了惡習;而為了生活,入於世間團體,在競爭之下,本性之乖離更是離經背道,彼此互染浸漬,有者更是到了寡廉鮮恥之地步,如此行為致使世間道德敗壞也!故在心性如幼苗清新初長之時,應指引其向善,使之清明,再更加圓融修涵,並戒除邪異之心,使千心揣測之心念不起;成年之時再以各教戒律為本,去除魔障心眼,致使魔障無孔可侵,此時大法定也!世間皆天界也!

可,就此停筆,吾回。

劉生:叩送恩師!

回本章目錄

回世覺修圓目錄

上一章
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