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道淺繹

本文六

第二十一章

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

九十二年九月十二日 癸未年八月十六日

岳武穆王  降

聖示:逢節感恩倍思親!吾能曉禮儀,致仁義皆為慈尊所教誨。今成正果,無上感激,但心繫慈尊,無時無刻不感其恩德!

第二十一篇 孝思

岳武穆王:親親至尊,無物可喻。世人皆為血肉之軀,皆授父精母血孕育而生,再受父母撫養教育方得成長。古諭:烏鴉尚知反哺之心,羔羊亦有跪乳之情。世上諸凡受父恩母德成長,受天地恩澤成就,是諸聖所願。今聞世人孝道不彰,使吾等感嘆,不勝唏噓啊!

劉生:叩拜恩師聖安!聞師言孝思,徒兒亦感傷。恩師啊!若生身之父母親手推親生子女入火坑,何論也?

岳武穆王:父母對子女無論美醜能障智愚,無不全心全力養育成人。今聽徒兒所言,此非事真理常情,尚有其他因緣未被論及,故形成乖違。徒兒及諸賢生可深為探查其因,必可得其正言。

世間修眾於世間閻浮堤修法諸多不同,以清淨無為得法是為一擇,然清淨無為何謂?徒兒是否明瞭?

劉生:徒兒不解,尚請恩師開導!

岳武穆王:凡人遇事避之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處理方法,但事一但擇汝,汝無他事而辭之可否?

劉生:若徒兒無法推辭,便自承受。然尚請恩師說明清淨無為何也?

岳武穆王:事出必有因,其因何?也就是吾等探討之處。今事之成皆為其因,為何其因其境皆相互牽連?意指若不想受事所絆,只要不起事「因」即可,徒兒是否明了?

劉生:徒兒一知半解呢,事因與清淨無為有何牽連呢?

岳武穆王:清淨者無私、無他,更無紊亂,在此思緒下又無事境將發生之因,自然不受事境所絆,如池水無粼無波,若不動以棍攪、投石何來波紋?現今世間諸多事境皆為不能清淨無為而起更多更大波濤。

孝思下回補述。可,就此停筆,吾回。

劉生:叩送恩師。

回本頁頁首

九十二年九月十九日 癸未年八月二十三日

岳武穆王  降

聖曰:孝親之思,真情無上。春秋四季,忽冬乍暖,心掛遊離,是心錐血。頻念子女,東離西奔,除應安危,掛想成思。病疾不食,子癒心釋。望子成龍,一生耽顧。至情至聖,無怨無悔,此情意境,安省晨昏。偉哉親恩!

第二十二篇 孝思

岳武穆王:至親父母,唯是以子女溫飽、疾痛、事業、前途種種諸事牽腸掛肚,雖然己身已成衰老,猶然不釋慈心,另人不自覺的感嘆天下父母之偉大!

劉生:叩拜恩師!恩師啊!您是一名孝子,恩師親情流露畢盡,是諸子皆知,徒兒慚愧未及恩師千分之一啊!

岳武穆王:世人返轉流入於塵,不免受外界諸因所擾,除摒棄諸惡,留存善因,方得自成。諸眾所思常以自身為出發點,常因自利,違俗亂紀而不思世德,此是現今通病。而有背親不顧而僅自顧其成者,是人自引惡因,終將為諸天所棄。

劉生:恩師,父母供應子女使用最好的東西,受最好的教育,當子女有所成就時,卻違反倫常,敗壞世德,不顧雙親,唯恐成為累贅,這是何因?

岳武穆王:今世眾常存比較心,唯恐輸人,而常以非常手段強取豪奪。世人不比事親孝德,又常陷於慾望深淵,如此對雙親至孝非能至。另一原因是因果業報之尋,使其成父成子,此冤冤相報何時了?望今成父子、母女者皆能拋棄成見,以德報怨,唯恩是念,如此必能成就非凡。

劉生:感謝恩師開示,使徒兒心境了然!再請問恩師,父子、母女是怨業牽纏或是報恩而來,應如何分辨呢?

岳武穆王:父子、母女成因是諸多累世之因,非僅一世而言,是諸因緣聚會而成,期望惡緣現今即止,善緣永續,使現今社會呈現祥和之境,成為另一佛土。可,停筆。

劉生:叩送恩師。

回本頁頁首

九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癸未年九月初一日

驪山老母  降

聖曰:疏呈勵志向青天。勤勉力持修正因。無存得失行自在。朗空之境無罣礙。誠意在身無心累。行功立德一片真。只問修行不問果。他日飛昇樂無垠。

第二十三篇:功德與行持

驪山老母:世眾多痴迷,迷戀紅塵諸相,以財色權位名利等最易使人心念汲汲營求。為了獲得欲望的滿足,常使用卑劣的手段追逐,而使心內無德,如此行為實無意義?

劉生:叩拜恩師聖安!徒兒認為,此不但無意義,且終無益!

驪山老母:正解如是焉!世人常逐夢不醒,浸沉於酣夢中,不知不覺中荒度春秋!如此時日若又有不義之行,則將使家庭倫理、社會道德荒誕不堪,是不務實之偏差作為。世人應知萬水成淵、萬流聚海,雖是渺渺小小的逐一累進,但若不以實實在在的作為,何以成就自我。如斯是也!凡功德之立,何不也是積小善而成就大功德嗎?

劉生:恩師所示極是!徒兒常忘記啊!

驪山老母:世眾多忘,事不經心則易健忘的。若小善不為,小惡不斷,能成正果否?

劉生:若為惡不為善,當然不能成正果!

驪山老母:世眾在紅塵翻滾,從自體五蘊及心識皆浸染甚深,要除此心毒不易!因世眾難於此處著手,只有從宅心之處做起方能漸入佳境!世人常以外相為取據標準,鮮以內涵為主,如此是令人不堪設想,外相形貌常包裹著一顆不實之心,若半盛器皿常激發水濺,啪啪作響,雖是如此炫麗光鮮的外相,但深研其內涵亦不過如此,徒兒你是要充當何者?

劉生:應當先充實內涵才對。

驪山老母:世眾之多,形相不一,是何相、何形,先天、後天早已定奪,如要有所改變,「精進修持」是唯一的途徑,毋須另覓奇功怪法。可,今夜就此停筆。吾退。

劉生:叩送恩師。

回本頁頁首

九十二年十月十日 癸未年九月十五日

驪山老母  降

詩曰:啟蒙開智慶重生。善性利根正覺萌。經驗認知藏意識。了明諸法依止行。

第二十四篇 善智知識

驪山老母:世尊以佛法啟迪世人,使世人智能朗現。然智能須常用於日常生活中,只是未盡其意而常感不足。人間夜景,皓月映空,世人只須抬頭望去便明其所在。然眾生智若迷途羔羊,不知所向,此如皓月之智慧便是其迷路時之指引。

劉生:叩拜恩師聖安!別離數日又未能按鸞期著書,請恩師見諒!

驪山老母:眾生俗事纏身理所當然,但於俗境中能展現不凡方是賢徒修行。眾生於世間,凡家庭、運勢皆身不由己!此因緣聚會使眾生成悟或成迷只在一線之間。世間各行各業皆互輔其成,此一互輔之理亦在眾生之迷悟之間。人之生活,在無形中使人執著成迷,卻亦可在無形中植入善知識,使遇迷返悟,自然覺醒,此是修子應知的道理!

劉生:善知識與善智何差?

驪山老母:若天與地,若海與河。人間有善知識流通,使人於無形中受其影響,進而入於勝境。善智形式似般若,眾生或有之。其所得者天賦使然,亦可後天修練,然卻非大眾皆有之。善智者為萬中之選,有此善智因緣自是視服務大眾為當仁不讓之責而成。

劉生:善知識是否你、我、大眾皆有。

驪山老母:大眾之生,受萬物所滋養,其亦得萬物精髓,藏匿於軀,不表外露,在此一生機中,善知識無其所用!然善知識推展淺而易舉,若一句好話、若一聲讚美、若一心稱念皆為善知識之傳延,此是吝於讚言之人所沒有之美德。賢生生於三曹末劫,萬般皆苦,何不常稱讚他人,使周遭皆融於和諧氣氛,想必處世必能事半功倍。吾勉。可,就此停筆,吾回。

劉生:叩送恩師。

回本頁頁首

回修之障目錄

上一頁
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