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─綱繹大解 |
||||||||||
大勢至菩薩 降 著書:修行需深信因果(一) 塵世人眾,大都是在不知因果與不信因果當中造作業因,為何如此說?其實只要稍用智慧就可明白,凡眾在日常生活中為追求物質上的慾妄上的貪求,必會有所作為,而作為就會有出現是否正當與不正當行為分別。 人自出生就有貪的慾望,看那嬰孩自幼小就知道爭寵、求貪取,這種貪慾、妄念隨著年齡增長,以致人生過程皆與貪為伍,經由六根所染,執著於人間假境,貪念不息又在不信因果下,自然容易在無知中造作錯誤罪業。 修行為何需深信因果?簡單來說,信因果者能根除與避免再造業因,更可排除受到果報諸苦牽纏。現今一般世眾對因果論皆有大體概念,如果用時下觀點分析,應該更能明白因果相繫的關聯性。好比居家環境,總是凌亂不堪,每個人都只會製造髒亂,不注意環境衛生與清潔,日久環境污染累積滋生細菌,居住者皆身體不健康,容易生病,這關聯性何不是前因所種,不愛清潔下,身體受前種的因而得生病的果報。 如此述例,主要是希望修行人或明智者能了解,「善因善果、惡因惡果」的道理,要知道,不易造作罪業的人,就是善良深信因果的人,因為當下的造作會成為什麼樣的果,皆明明白白在心中。再深入來說,深信因果的人,自然能脫離果報諸業、遠離三惡道,修行者亦或善知識聞閱深悟啊! 大勢至菩薩 降 著書:修行要持戒(二) 「持戒」這門課題,是修行中非常重要功夫,佛門以「戒」為師,而在家居士也必需持戒而修,為何修行一定要持戒呢?吾將分析為二。 第一人心容易隨著環境起變化,也會隨著無明(業力)而生各種心念,又身處人世必會執著假相,導致心生貪嗔痴,心一有了這些染指,就容易隨著執著、迷惑造作惡業,而戒就是止斷造作惡業最好方法,可言持戒渡惡業。在明白修行為何需要持戒後,就更要明戒克守,如此才能在修行過程圓滿至善之德,遠離罪業束縛。 再來言說第二部份的解繹,以加強了解持戒要義。在每一個國家皆有制定法律規範,而人民都需守法,如有人觸犯法律自有法律制裁。為何要作如此說?來作為與修行綱繹解釋,此乃是同一道理,守法亦守戒,守法是將群體制定一個戒律,而修行乃是由個體制定戒律,如此說來應更能理解修行持戒的重要。 當知心是分秒在變,如不持戒以制,則恐受這萬變之心影響,添增罪業造作,修行者不得不謹慎。 大勢至菩薩 降 著書:修行學習慈悲喜捨(三) 在對修行有初步行持,接著更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喜捨的心,此點在一般未接觸善法薰陶者,較難顯露作修,而對已接受善法薰陶者,自然顯露法喜行持。 那為何修行需要學習慈悲喜捨呢?這點道理非常簡單明瞭,世間萬物源出共境其實都本一體同源,因此不論有緣無緣、是相非相,都同繫一體,人為一小宇宙而又相連大宇宙,然此之相對當然聯繫密不可分,既明白這點,就要有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的心來觀看對待萬物萬相。論慈悲乃將人性至善昇華,以個體付諸萬體,至善分享整個宇宙空間無有別差。而是相非相,則將慈悲付出非止在相而已,非相慈悲,則是心念的付出,身與心整個小宇宙都能盡達普及十方法界,通達大慈願行。 慈悲由德養性,自對萬物無有分別差異喜捨,很自然的流露它是性德可容天地宇宙直至永恆,它是超越每一時空,修行就是要將這個找出來,不受非實之境給束縛。言說至此,再將慈悲喜捨縮小到人間,人間萬物各隨因緣果報而孕化降生,這源地就是共同體無有差別異分,對這點修行者亦是生存同一境域,都需要對這境域萬物付出,對萬物慈悲一視同體,無有分別的喜捨付出,簡單的說見苦如身受無有差別,喜捨付出亦如身受其苦而自救一樣。再淺繹的說己受之時,應有反觀之見,如此喜捨自然無有牽障,述解作繹。 大勢至菩薩 降 著書:修行多聞法參悟(四) 修行為何要多聞法?因為在俗世中,眼見耳聞易受諸境所牽擾影響,種種見解知見易隨境侵蝕心念,靈智容易產生差別異分,這易致修行落入惑障,故修行就必需要多聞法。 聞法可由法義中得到真正的心靈解脫,何以如此說?這猶如小孩在求學時,老師教導正確規範,又如父母教導子女正確行為,而萬法善巧方便,何不是也借由傳法教化,以使聞法者盡達覺悟、開悟。 聞法是啟發智慧重要一環,一旦智慧昇華,自能入參法義精髓,由參悟得覺,而這一覺萬般皆豁然開悟了。參法是參研諸法,需明白「法」實無一法可得,因若過於執著,法則也是會阻礙修行的精進。多聞法是要修行者由無知到知,由參達至解脫,對一個修行者來說,是要有正知正確觀念,正確修行是聞法開悟,絕非是聞法而執法不悟。 大勢至菩薩 降 著書:修行福慧圓滿(五) 福者德俱。一般人在福報認知上,較偏著重於外在、外相身受,如食衣住行比別人享用的多,吃好的、穿好的、住好的,連代步也要好的,認為這種身所受用才算福報實為錯誤。世人往往都忽略了一件事,世間的一切為我所用,非我所有,如果沒能體悟到這一點,那必然會深陷因貪享這些身受,漸漸使心靈貪妄不止,而又因這個貪念慾妄不息,自然會 衍生種種的煩惱。這猶如擁有財富卻害怕遇盜匪,又怕擁有財富容易在外尋花問柳,財富易使人心迷戀豪賭,諸種等等不是煩惱苦障嗎? 「福慧」是修行很重要的課題,真正福報俱足是由德生福,何以說?因為修行是由心生德、德延福,身行於外,必是善念行為由心發出那份真實,自然反射回來,善之俱備既善既福無有災禍,另因修行無諍無執,有所開悟,當對一切身受享用,不起貪求,知足是福,這種無相不貪清靜才是福報。 再說修行要有智慧,因修行如無智慧無法判斷,對任何事情就無法分辨是非對錯,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下造作業因,這就是因為智慧未提昇圓通。 知也,覺也,智慧是可由每日見聞中,參悟提昇深研入理,達至圓滿福慧,福慧俱足都必需要真正去行持栽種,去做修行,應有此認知啊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