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─綱繹大解

 第一章

修持的必要

修持的規劃

修持的克守與戒規

修持要懂覺悟、解脫

修行要反觀自省

九十六年七月廿四日丁亥年六月十一日

彌勒尊佛 降

著書:修持的必要(一)

修行乃端身正心,而修持則是將端身正心昇華。

現今末法,針對修行,各宗教門皆有弘揚推動修行法門。而一般修行者,以在家居士佔大多數,也因為在家居士凡業略深,因此在修行這條路,必然會隨諸等因素,導致修行半途而廢;亦或無法撫平心識不受外在因緣因素牽擾,身行則無法立處於端身作為,故修持就是要把持身心不退卻,加以恆心啟動內心的力量。

「持」字是恆遠無缺,若論一切成功要訣,就在一字「持」。任何修行法門,若無修持堅恆的心,那在修行過程中,總會因此修持心念不堅固,必致修行退卻。

在家居士,於修行與修持理論、理念上,需要明確去認知,如此修持一切自能圓滿無礙。

回本頁頁首

九十六年七月卅一日丁亥年六月十八日

彌勒尊佛  降

著書:修持的規劃(二)

修持重在「守,堅定」,不管修持何種法門,如無守、堅定心,修行則必功虧一簣。

在家居士的修行,因牽繫諸多凡務雜事,使修行怠惰更易放逸,因此修持是要固守這「心」。

一般修持方便法,首重在規戒持守,當然各宗教門皆有殊法傳承,方便修行者依法修持,但無論何種法門都只是方便。

論修持,初接觸者,對自身的修持,要有規劃性,因為身心易在不知不覺當中,隨外境產生對修行退卻,而規劃是一個安守的指標,可作為提醒作用。

若能把持,依規劃而行,自然修行有所得。在家居士於修持上,要認知「持」為何?又「持」什麼?各需隨著因緣入法而持啊!  

回本頁頁首

九十六年八月七日丁亥年六月廿五日

彌勒尊佛  降

著書:修持的克守與戒規(三)

所謂「萬法由心起,亦由心滅」,言「法」實無一法可得,各種法門都是相應眾生因緣而生。

世人生存在大地上,因各個生長環境與言行造作不同,必然產生各種不同的思維,行為就會有正偏對錯分別,而這種分別如果沒有制定道德標準,促使所有人們去克守,那自然會形成紛亂而毀滅,如今法律就是一種規範克守的法。

而修持者所認知遵守修行之根本,人倫綱常、三綱五常、四維八德等也是法的基本。

需知規戒從「心」下手才重要,一般而言,在家居士能擇守持戒,也是不離五戒作守,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,正符合儒道的仁、義、理、智、信,因此戒的修持,是要有很大的恆心、毅力才能辦到。有道是【條條大路通羅馬】,而各條道路要如何走,才能到達目的地,這過程才是重要。應知道「持」字在「守」,若身為人而不能克守為人基本倫理綱常,安住靈心自性持守而行,那要如何立足在為人之聖土修行,修持一字有別,但其精髓在「心」去悟,略作淺繹大綱,希世人有所徹悟。

回本頁頁首

九十六年九月四日丁亥年七月廿三日

彌勒尊佛  降

著書:修持要懂覺悟、解脫(四)

修行不論是在家居士或清修者,都需要從修持上的經歷以達「覺」,淺言覺是經由修持的歷練發覺,此是慧根智珠的啟蒙,如是一般人在自己造作錯誤事情,而當下就能發覺錯誤。

再說「悟」更是由覺中理出正知正見,恆做修行,此就好比知錯而馬上改過不再犯錯的道理。

「解脫」一詞也是說既明白能覺至悟,就需放下無所對錯善惡的束縛。

人身深藏八識作用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及末那阿賴耶八識的攝受,轉換成業的種子,平常眼所看、耳所聞、鼻所嗅、舌所覺、身所受、意所想,此六識是相對在六根六塵,也是在塵境一切虛幻非實,因經由此六識產生了攝受,修持則要從這點有所覺,因若一直不悟進而延生出來,就是將六識全藏在八識藏庫難脫輪迴。天地間萬物一體兩面,修行就是要將這一體兩面,分 析的清清楚楚,看得透徹,無受虛幻障礙慧根慧命。

回本頁頁首

九十六年九月十一日丁亥年八月一日

彌勒尊佛  降

著書:修行要反觀自省(五)

一般人都對自身所作行為難能自省,其實若說修行,每天都有位好老師在教導,何以說?但看每天從日出到日落分秒當中,一切身所接觸,眼觀、耳聞,再再諸景象是非對錯,正或邪,善或惡,都一幕幕在眼前。修行有了這麼好的教導老師,日復一日教導何不開悟呢?

人總難反觀自省,導致自己隨著境景造作錯誤與承受業愆,在此方面,修行者眾,「反觀自省」這門功夫是一定要修的。因為如不自省,安撫這心,恐隨各種境景影響墮落,正所謂「當事者迷,旁觀者清」,就是明白述說人總因不自省,反致迷失。

是以在修行這條路,是需要非常小心,因一時不注意,就有可能落進塵障苦淵,反觀自省乃修程必備功夫。

回本頁頁首

回修行綱繹大解目錄

上一頁
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