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覺修圓 |
||||||||
濟公活佛
降 聖示:世間多疾苦,無常多擾人,心求仙佛常保佑,自心奉施知多少,常把青天問怨尤,不問自心佛中求。 詩曰:前人種樹後人涼。功德佈施積資糧。勤把福田勤廣佈。百年受得是非常。 第五章
佈施與功德-一 濟佛:徒兒今日精神奕奕,可謂精隨氣轉,眾生有此元氣,百病不侵。 劉生:感謝師父您褒獎,今日徒兒運動去了,故顯得氣行充足。 濟佛:是啊!世人現豐衣足食,營養過剩而不常運動,故體多病磨,在好的環境下要好好珍惜,如同在道場林立之台疆地區更應好好修行。 劉生:是啊!今日在中台灣地方,就有數千鸞堂及廟宇,是中台灣地方民眾之好修功德,才有此機緣不是嗎? 濟佛:世人皆知修,那天下太平,而沒有所謂之紛爭。世事本平和,皆是庸人自擾才如此不堪。 劉生:是的!是的!於現今社會中亦有多事者,平和之境不處,非惹得雞犬不寧才甘心,是何居心? 濟佛:徒兒所言差也!人際本是互動,互相吸引稱之為合,反之互相排斥稱之為分,故分分合合是人際之自然現象,雖然分合是有關於人性之屬性,但若是以分合之現象而言則屬自然,既屬自然則應不以自我主觀強加喜惡或論之以是非對錯。 劉生:師父您所言徒兒不詳,是否能明述之。 濟佛:合者眾口一致故謂合,分者背道而馳,沒有交集稱之分,故賢生理念一致者合之,理念不同為背向也。 劉生:哦!原來如此,人性是否如磁鐵般,性合者互相吸引,而性向不同者就互相排斥。 濟佛:然也!亦非然也!徒兒你只講對了一半。人性本光輝,在天界時每一靈性皆自光明,落下凡塵歷經浸染,靈光蒙蔽,遂逐一生出惡象,故重拾光明才是現今修子重要之課題。 劉生:師父,那世人就沒有光明猶存者嗎? 濟佛:當然有!若沒有,今日之聖堂何以存續呢?《三字經》云:「人之初,性本善。」人若能保持初心,則其性善,性善則塵染無,塵染無則能自放光明。聖堂之修亦是洗滌其心,心淨則光明現,故心清性明顯光輝。 劉生:是的!徒兒受教。師父!那佈施之功德有什麼區分否? 濟佛:施者授也,在心存救難之時從未考慮他人之回報,則功果非凡,因此在心無住相之下所呈現者是功德之上乘也。可,就此停筆,吾回。 劉生:叩送恩師。 濟公活佛
降 詩曰:乍熟青瓜日接黃。為君去澀展芬香。天光雨露行其道。是否無私為我忙。 第五章
佈施與功德-二 濟佛:心清若明月,不私自一心,只問真心何,若清明,明未來,不知直問前。徒可知否? 劉生:師父聖安,您一串教誨,徒兒不知如何解? 濟佛:迷惑是由不知而來,心不清表示存在迷惑。若行功立德在不信神之人謂之不倫不類,因為其未深知其中奧妙。行者成其功,若出於自心之無所求,則內心之德亦成也!能盡一己之心力助人,使他人脫離困境,則外之功、內之德同時俱成也!若心不明者,未能脫除心中之疑惑則不能持道而行,因此必須在善知識或仙佛之指引下方能破除迷津而得知行也! 劉生:師父!前人種樹後人乘涼,享受者不用勞力費心而納福,其公平何在? 濟佛:大乘之法以度眾生為宗,而小乘之法求自我解脫,在此前人不求回報而供之後者是謂大無私之心,而比較於事事鑽營求利求名之私者,其心可謂正氣全也! 劉生:若非以「本立而道生」,是否全是不正呢? 濟佛:本者固也,器之根也,水之源也!萬物之基以本為重;本之立於各行各業謂之石,固本而利生,商賈之基,嫻熟而精巧,工技之基。世人不問道而求仙是為不立本,清清之由涓滴而成,凡事之成亦是如此! 劉生:於各行各業之商業行為,是否有功德可論呢? 濟佛:行行正正,業業生輝,不論是何行業,於心於德自問即是。以商而言,將本求利是商業之正當行為,但不可只求營利而胡亂哄抬價格,亦不可不計成本,而萬事求助,捨本求末將成困苦! 劉生:其功德何論呢? 濟佛:不急!為師未道完呢!商賈行為本以利為出發點,若沒有商賈行為,萬物不得流通,故其功德亦是有之!不論其行為如何,其使成萬物流通可謂功德大也,但不是所有之商業行為皆是如此,以不良之物品販售或以不當的手法行銷,造成他人之身心受創是謂造孽,是故商者亦以自心而得其正也!可,停筆,吾回。 劉生:叩送恩師! 濟公活佛
降 詩曰:平心福慧自行來。上奉天心降蓬萊。去染澄清明自性。凡身自渡坐蓮臺。 第五章
佈施與功德-三 劉生:叩拜恩師聖安!今見恩師心有所不開心是何因? 濟佛:見眾生苦、見眾生煩,吾心自蔽啊! 劉生:師父如此的悲心憫憐是弟子學習之對象啊! 濟佛:悲心憐憫非悲天憫人,萬物之所生,一枝草各沾潤一點露,各個滋生而受惠,只是萬物之根由皆同,而其形成卻不一,是何因呢? 劉生:師父!是否每一個自我主體不知運用萬物所給予之能源? 濟佛:是啊!天生萬物本施一定數之資源,授予其基本的生長需求,而求發展則看個體是否能再加以吸收,或有機緣及能力運用更多其他的資源,此全憑個體之運作,徒兒知否? 劉生:師父!您所言是否個人之修為及祖上之德蔭呢? 濟佛:然也!世人常說每日三柱香,勝過臨時抱佛腳,是在說每個人平時造功立德,不怕無常來臨時失魂落魄而愴惶無助啊! 劉生:師父!那祖德之蔭助又如何?是否祖上積蔭而下代就不用修了嗎? 濟佛:修心修慧,不以存積為旨。祖上之積德,祖上所得,而下代所能得者名聲也!若有資產遺留僅為實物之得也,故祖德之實精神也! 劉生:功德之造是自身,而禍福相隨亦是自身,師父!那在功過相抵之情況下功德與福報熟重熟輕? 濟佛:生身本業因,但此一身舊業不除又造新業,累疊而成囚身;因此,囚如活獄,諸事不順是為因、生身病殃是為因、家庭不睦是為因、感情不遂是為因,諸般不遂皆是為因也!故造功立德之修持方可將此枷鎖去除,亦即去惡因而就善因可求得身安。再以此為本,往外延伸以得更優渥之滋養而成其大也,就如小樹之成長為壯樹,因而可福蔭後代乘涼也!因此功德之造就形成未來之福報,而福報之受是為先前之功德造就,有其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之流程;但有時造立功德亦同時受用福報,如聖堂之修子,著書普化是為造立功德,但著書普化之同時亦受仙佛之福佑,可說是無有先後,亦難分輕重,因為一因一果,果又是因,因又是果,是一體兩面,故難分也!可,就此停筆。吾回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