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─綱繹大解

 第二章

尋找適合自己修行法門

依教規作修之師

修行需有明師教導

修行需茹素

修行要懂得轉念求得心靈解脫

九十七年四月一日戊子年二月廿五日

大勢至菩薩  降

著書:修行需多持誦佛號、經咒

說到佛號,瞬間之念,就是想到「阿彌陀佛」,「觀音菩薩」。

一般在家居士,日常虔拜供敬,從地方神司福德正神或宮廟主神神司,都各隨因緣,結下法緣、善緣。然在一般人祈求、求感應廣在於句句菩薩、句句佛,佛號可說自幼就深根在人們心靈之中,就連小孩子都能朗朗上口,此證實了眾生皆俱佛性,故當與佛相應。而修行為何要持誦佛號、經咒?乃因凡身業報歷劫輪迴,身已繫深宿業,而今輪迴到這人間,必會隨著因緣果報承受,或再造作因果業愆,導致生生世世流轉不息。

修行者在這形相無相空間,都有可能隨境造業,亦或是難定心性,想要不受世間一切假相誘惑,此若心念無法排除外境諸相與內境諸紊念糾纏,恐難得清靜解脫的,而要求得清靜淨土(捷徑),方便法就是誦唸佛號。昔日聖佛開悟都由經文、咒文當中了義証覺,相對修行者,如不能加倍在經咒上研參得悟,如何能了脫呢?

現今修行法門頗為廣泛,各宗教門皆有殊法傳承來教習初修行入門者,但無論如何,修行者要知道,凡眾都已離不開句句佛號深奠在心了,況乎是修行之人,此希切記念念不忘阿彌陀佛。

回本頁頁首

九十七年四月八日丁亥年三月三日

大勢至菩薩  降

著書:從經藏參悟了義作修之本

今夜再來述說,修行為何需要參研了義經文精髓。大乘佛法經藏延傳數千年,而佛法將所有精髓都明載經典當中,聖、佛所累積覺悟傳承之於經義,故修行者亦更需從經藏中取義作為修行之本。

講到諸佛菩薩,示現人間都有應時應運殊緣,而經典傳承世間也是順應時運之法。修行人對經典讀誦,常有忽略參研開悟其義,此對修行必然少了一大助力,這是修行者要去了解的事。為何說經義為作修之本?簡單的說法,就是要世人從研修經典中得到破除迷障,從各承傳經藏了義証覺,又在了義中得到真解脫。舉例參研父母恩重難報經,參悟了義後要深行為何?又參研金剛經了義經文,當下覺悟到要破除什麼?

凡諸等等經藏都有最殊勝上乘妙法,唯待修行者用心去參、去悟,因為降生人間終究必空,緣生緣滅都在一瞬間,如不能借這假身參透一切,那假身終滅之日來臨時又何不是沉戀人間再次輪迴呢?世人要醒而悟啊!

回本頁頁首

九十七年四月廿五日戊子年三月二十日

大勢至菩薩  降

著書:修行需有善智明辨的心

今日講解修行需有善智明辨之心,言修行則需要具備,何故?

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,其實每一個人都具備無窮無盡的智慧,但往往在一時間難把智慧發揮,導致心靈沈陷諸種苦境當中。好比大家都知道,慾妄心若過大,必貪念不斷,而這心必定延生煩惱不止,為金錢煩惱不斷、為情愛煩惱不斷、為權利煩惱不斷、為行(車)、為住(房子)、為坐(家居)、為臥(家中居睡用品),諸等等都沉浸在慾妄的糾纏,使心靈難脫苦障放之不下、丟之不了,以上等等問題人人難道不知道、不明白,沒智慧可以去分辨嗎?問題出於何處?在於執著太深,將一切非實非永久的東西,都誤認是自我永久的東西,求的是什麼呢?何不就是求個享受佔為己有而已。

修行就是要能明辨這些錯誤的執著,進而用智慧去從中修正,如知慾妄過大會導致煩惱不斷,就要時用清心寡慾的心來破解。再簡單一點解繹,就是善用智慧去分辨,世間的任何東西什麼是你(妳)的,實無一物,全然只是暫借所用啊!

而又食好、食壞,東西一入肚有何分別?美食佳餚能飽足、粗食淡飯又何嘗不能飽足?住好的、穿好的、睡好的又何嘗不是人在世間時暫用的呢?只要明智去體悟,一旦這身消逝,住的、用的、食的,有什麼能帶得走呢?要明凡心是很容易迷戀人世間一切假相,又因一切假相使心不安,貪求爭奪致使原本靈智迷惑,而修行乃是要破除凡心的種種迷障,斷除諸等煩惱,使心靈安住原有光陀,這就是求修的意義。修行能破除一切苦障,故聞法者要用心去領悟、體會,方不淪落苦障深淵。

回本頁頁首

九十七年四月廿九日戊子年三月廿四日

大勢至菩薩  降

著書:修行需求修究竟解脫法門

再闡述修行之人,在修持任何法門,除需一門深入外,更要取修究竟解脫法門。

講解到這裡,為何說修行需要求修究竟解脫這門法門?這個道理簡單,末法各宗各教都有殊勝法門來教習求修者,而修行者如何突破自我開慧明悟諸等法門都有其妙義,但也因佛魔同道,故法門也有那偏離正法,與使人執迷產生妄想貪求,導致修行之人,道程終不得解脫的。

例如時下諸法善巧方便,原本旨意是借由方便諸法,作為善巧引渡。此好比是藥引一樣,因眾生皆深受宿業之束縳,自較易對修行一時難以契入,但眾生皆具佛性,因而諸善巧方便,就是要作牽引把原本的佛性啟發。而這一切善巧方便法,只是前導作用,實真要談修,就必需從心著手,對修要有明確,第一如何擺脫執相著念,這門修持就夠修行之人費心領悟了。

再來就是對凡諸一切相、一切法都要認知,法皆是無一可得,如果修行之人,不能對此認知徹悟,那在求法修行必是會由執成貪妄,心靈終究還是不能解脫的。

修行要如何取法解脫一切障,就是對境相了徹,對心作用明明白白,隨時都要攝心返照自能解脫,而究竟法是無相無滅無空亦無我,能出離則了義,聞閱者參。

回本頁頁首

九十七年五月九日戊子年四月五日

大勢至菩薩  降

著書:修行需要由根本心根本性作修

修行是要在內外都能通達開悟,凡諸一切境相,即使一小動作皆有可使得悟處,若能專心去悟,何有用心而不得悟之理?

修行深忌心外求法,這是不對的,如果修行不從根本心去作修,不從根本性作修,自然會離不了識、塵、滅、集,要知道「識」是有著分別,這是一種作用,「識」若不用根本心、根本性去淨化,作用一起必難脫離。

修行之人常受自心、自性所牽動,而這自心自性實非根本心、根本性,因為參了「識」執,往往有分別無一平等。故大智修行者,在道程求法必是明心見性,知這「心」是什麼?知這「性」是什麼?非是一般心非是人言之心。修行人從始至終都需要不斷著手一個根本心、根本性作修,如此才能漸次了義解脫。

回本頁頁首

回修行綱繹大解目錄

上一頁

下一頁